关于造价管理制度,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合同管理
-
总包合同管理
-
签约阶段由预算部牵头,项目经理、材料经理参与合同条款讨论,重点关注工期、质量、成本及索赔条款。
-
项目执行中需贯穿成本控制主线,及时处理索赔资料。
-
-
分包合同管理
- 由项目经理、材料经理负责日常统计,需规范流程并加强审核。
二、工程造价资料管理
- 负责工程量计算、统计及审核,作为竣工结算的基础依据。
三、人员资质与行为规范
-
造价工程师资格管理
-
需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初始注册有效期4年,需定期延续注册。
-
承担工程造价文件签字权及经济责任,保守执业秘密。
-
-
造价员从业要求
- 每3年进行一次执业资格检验,无工作业绩或违规行为将注销证书。
四、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
合同为本 :以工程合同为核心控制依据。
-
事实为据 :严格审核工程量、材料价格等原始数据。
-
合法合理 :确保工程变更、签证等符合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
五、监督管理机制
-
内部协作 :工程、造价、设计等部门需协同工作,实现经济目标同步实现。
-
外部监督 :通过招标、审计等手段控制造价,监理单位负责关键环节审查。
六、费用构成与计价规则
-
明确建筑安装工程、设备购置等费用分类,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招标。
-
参考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计价规则,及时更新材料价格信息。
以上制度需结合具体行业规范(如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等)执行,例如《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对水利项目有专项要求。施工企业应定期培训人员,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以降低造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