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命制需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和素养导向等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心原则
-
素养立意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素养。
-
依标命题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确保试卷结构、试题难度、分值分布等符合学业质量要求,避免偏题和怪题,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科学规范
题目表述需简明规范,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评分标准要能准确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确保测试目的与评价方式的一致性。
二、具体要求
-
结构设计
-
分科要求 :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实行分科命题,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可能增加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
题型分布 :主客观题比例需科学设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
难度控制 :试卷难度要适中,区分度较高,既能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
-
内容选择
-
学科核心 :以必修课程为基础,结合选择性必修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
情境化设计 :通过真实生活场景或学科前沿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以致用。
-
时事结合 :适当融入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科应用意识。
-
-
任务与评价
-
任务导向 :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任务,如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
多元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及实践能力。
-
三、创新与规范
-
避免应试教育 :减少机械记忆类题目,增加分析、综合、评价类题目,引导教学从“填鸭式”向“启发式”转变。
-
技术保障 :试卷需符合网上阅卷系统要求,答案解析要详细准确,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以上原则与要求的落实,学业水平考试将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