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争议性言论,主要涉及教育、职业规划和社会认知等方面,以下是部分核心观点的
一、教育理念与学校文化
-
反对企业文化与KPI
在某次年会上,张雪峰称公司无企业文化且不设KPI,强调高考不决定一生,并提到公司实行“上4休3”的工作模式。
-
专业选择的现实考量
张雪峰指出,部分热门专业被资本和权势垄断,建议普通家庭学生避开计算机等竞争激烈领域,选择社区医院等就业前景更稳定的专业。
二、职业规划与社会认知
-
文科专业的定位争议
多次称文科专业为“服务业”,用“舔”一词概括其本质,认为文科生需通过服务意识和社会关系立足。例如,他调侃文科生需“舔考研成绩”,理工科生则需“拼分数”。
-
公务员与职业天花板
张雪峰认为公务员对普通人而言是“天花板”职业,因其工作稳定性高、社会认可度强,但晋升空间有限。
三、社会现象的批判
-
互联网行业的现状
批判当前互联网行业过度内卷,指出资本和权势垄断导致普通从业者竞争压力巨大,建议年轻人避免盲目追逐热门行业。
-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
强调高校专业设置需结合社会需求,批评部分院校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就业难与专业设置脱节。
四、争议事件导火索
-
新闻学专业争议 :2023年,张雪峰因建议590分理科生放弃新闻学专业,引发高校教授集体反击,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新闻学专业教师联合发文支持该专业。
-
道歉与反思 :张雪峰在争议后多次道歉,但部分言论仍引发广泛讨论,例如将文科生标签化、以自身经历为子女择校建议等。
总结
张雪峰的言论因触及教育公平、职业认知等敏感话题引发热议,其观点既有对现实问题的犀利剖析,也因表述方式引发争议。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建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性引导,避免过度标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