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容从业者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并注册美容主诊医师备案。 其中,外科类项目要求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外科)专业资格》,非手术类需通过光电仪器操作或注射美容专项培训认证。关键点在于:合法行医资质是底线,细分领域需额外考取对应技术认证。
-
基础医疗资质
所有医学美容操作均属医疗行为,从业者必须首先通过国家统一执业医师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分临床、中医等类别),并在医疗机构注册《医师执业证书》。无证行医属违法行为,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 -
美容主诊医师备案
在基础资质上,需向当地卫健委申请美容主诊医师备案,条件包括:6年以上相关临床工作经验,完成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如皮肤科医生转整形需额外进修解剖学、微创技术等课程)。 -
专项技术认证
- 手术类:需考取《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外科)专业资格》,涉及隆胸、吸脂等三级手术的医师还需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 非手术类:如注射美容需通过肉毒素/玻尿酸产品厂家认证培训,光电项目(激光、射频等)需取得仪器操作资质,部分省份要求每2年复训。
-
机构资质关联
医师执业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诊疗科目包含"医疗美容科",违规在生活美容场所执业将吊销资质。连锁机构医师跨省执业需重新办理备案。
提示:消费者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医师资质真伪,注意核对执业范围是否包含具体美容项目。 行业监管趋严,2023年起多地已开展非法医美专项整治,选择合规机构与持证医师是安全变美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