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考记录内容应围绕考试过程的关键环节客观、详细记录,重点包含时间地点、考场状态、异常情况、处理结果四大要素。规范的巡考记录既能保障考试公平性,也为后续问题追溯提供依据。
1. 基础信息明确记录
记录考试日期、具体时间、考场编号及对应监考人员姓名,确保信息可查。若涉及多场次考试,需标注当前记录的考试科目或场次名称。
2. 考场动态全面观察
描述考生入场秩序、证件核验情况、考场设备运行状态(如监控、计时工具是否正常),以及考试材料分发是否完整。可备注考生座位分布是否合规、有无空考座位。
3. 异常事件分类标注
对突发情况按类型分级记录,例如:考生违规行为(作弊、迟到)、设备故障、环境干扰(噪音、断电)等。需注明事件发生时间、涉及人员及具体行为,避免主观评价。
4. 处理措施与反馈跟踪
记录现场采取的措施(如警告、更换设备、上报主考等),并标注后续跟进要求(如调取监控复核、考生签字的违规确认单)。若问题已解决,需补充处理结果;若待处理,明确责任人与期限。
5. 签字确认与存档规范
每份记录需由巡考人、监考人共同签字,重要事件可要求涉事考生签字确认。纸质记录应留存于考务档案,电子记录需备份并标注存档路径。
撰写巡考记录时,建议使用统一模板,按时间顺序逐条记录,避免遗漏关键细节。定期汇总高频问题可优化后续巡考流程,提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