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针对民营医院的新政策主要围绕支持发展、规范管理、服务升级和医养结合四大方向展开,具体措施包括:
一、鼓励社会办医发展
-
放宽市场准入
京津冀地区取消个体诊所布局限制,允许社会办医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如重离子质子治疗系统)。2024年外商可独资办医,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增外商独资医院试点。
-
医保政策优化
-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统一医保支付标准。
-
推出“医保+商保”双轨模式,支持民营医院探索多元化收入来源。
-
二、推动医养结合
-
医养机构合作
鼓励养老机构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开展协议合作,支持其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
分级诊疗体系
民营医院被纳入分级诊疗体系,鼓励其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强化监管与规范
-
跨部门联合执法
严打非法行医、虚假广告等行为,通过行刑衔接强化法律威慑力。
-
医保支付改革
推广DRG/DIP支付方式,要求民营医院通过精益管理控制成本,并探索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模式。
四、支持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
-
鼓励技术引进
支持民营医院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提升诊疗水平。
-
差异化发展
通过医保支付倾斜、医保目录纳入等措施,鼓励民营医院在日间手术、康复医疗等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五、其他关键措施
-
人才保障 :完善职称评审、社会保障衔接机制,缓解人才流失问题。
-
对外开放 :在部分城市试点推进医疗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政策通过“放管服”结合,既为民营医院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又通过规范管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