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中以下几个章节通常被认为是较难的:
一、长期股权投资
- 初始计量
- 区分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计算。同一控制下要考虑被合并方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非同一控制下则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 涉及到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如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需要考虑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比较并进行调整。
- 后续计量
-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规则复杂。成本法下主要是确认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权益法下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等情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且要准确区分不同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影响金额。
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 分类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判断金融资产属于哪一类需要依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这一判断过程较为复杂。
- 计量
-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包括减值、公允价值变动等)方面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在处置时要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转入留存收益。
三、收入
-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 要判断合同是否满足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包括合同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很可能收回对价等。
-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 确定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这需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细致分析。
- 确定交易价格
- 交易价格的确定涉及到可变对价、重大融资成分、非现金对价和应付客户对价等因素的处理,每个因素都有其特定的会计处理规则。
四、所得税
-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 计算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相对抽象,需要理解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确认和计量上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准确判断这两种差异是所得税核算的关键。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 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并且在存在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如税法上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等)时,要正确调整递延所得税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