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大纲解析》是范无聊主编的一部历史学教材,主要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历史学《考试大纲》中的“中国史部分”进行细致解读。以下是该书的核心内容框架:
一、中国史的基本结构
全书分为 中国古代史 和 中国近现代史 两个部分,各含12章,系统梳理了从史前人类到2012年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史(12章)
-
史前时代
-
旧石器时代(约300万-1万年):直立人(如北京人、蓝田人)
-
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年):智人(如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重要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29年发现,1941年遗失)
-
-
先秦时期
-
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宗法制
-
经济发展:农业工具进步、商业兴起
-
文化成就:甲骨文、青铜器、百家争鸣
-
-
秦汉至隋唐时期
-
政治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经济繁荣:丝绸之路贸易、农业技术革新
-
文化巅峰:诗词、书法、绘画、戏曲发展
-
-
宋元明清时期
-
政治演变: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深化
-
经济转型: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
文化多元:理学兴起、戏曲普及、对外交流扩大
-
(二)中国近现代史(12章)
-
晚清时期
-
内部危机:人口压力、列强侵略
-
政治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思想觉醒:严复翻译《天演论》
-
-
辛亥革命时期
-
革命背景:民族危机、民主思潮
-
历史事件: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
思想影响: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
-
中华民国时期
-
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北洋政府
-
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国际地位: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设立、市场化改革
-
现代化进程:科技、教育、外交成就
-
二、核心特点
-
学术性与系统性 :每章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设置“相关理论与学说”模块,帮助考生提升学术素养;
-
应试导向 :内容覆盖考试大纲所有要点,结合历年真题解析,适合备考历史学统考或自主命题考试;
-
篇幅适中 :全书50万字左右,是教材的缩略版精简版,适合冲刺阶段使用。
三、学习建议
-
结合史料 :通过第一手文献和学术著作加深理解;
-
关注脉络 :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
练习真题 :通过历年考题检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