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共有259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其中合肥市以56人位居第一,阜阳市以38人紧随其后,合肥一中和阜阳一中分别贡献了22人和14人,体现了省会教育强市与皖北传统教育重镇的优势。
2024年安徽清北录取总人数259人,创历史新高,分布在全省16个地市的78所高中。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以56人遥遥领先;阜阳市以38人位居第二,展现皖北教育实力;安庆、芜湖、六安等市分别以26人、22人、21人分列其后。具体学校方面,合肥一中以22人独占鳌头,阜阳一中贡献14人,安师大附中和合肥一六八中学均超过10人,体现顶尖高中的头部效应。从地域看,合肥以56人霸榜,阜阳38人居次席,皖北皖南传统强市均表现亮眼,宣城、宿州等地级市黑马频出,体现教育均衡化趋势。
2024年的录取人数分布呈现省会独大、皖北崛起、地市突破的格局。合肥56人占全省21.6%,一中和一六八中学合计占据半壁江山;阜阳38人中14人来自一中,其余学校如临泉一中、太和中学等贡献均超4人,体现区域教育集群效应。皖南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地级市均突破20人,芜湖一中与宣城中学分别贡献10人与7人;宿松中学以7人跻身第四,铜陵一中与天长中学均超5人,说明地市优质高中多点开花。清北录取涉及78所不同学校,表明安徽教育“强者恒强”与“后发突围”并存,既有传统名校的稳定输出,也有新兴学校的突破性表现。
2024年安徽省清北录取呈现显著的区域性与名校集中特点,合肥与阜阳组成第一梯队,芜湖、安庆等市稳居第二梯队,宿州、铜陵等地实现单校多点突破。若对比2023年数据,合肥增量显著,阜阳与芜湖保持稳定,宣城、宿州等城市增速明显,反映安徽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趋势。六安凭借金寨一中与霍邱一中实现21人录取,成为皖西教育崛起的代表,而淮北、池州等市虽录取人数较少,但个案突破值得关注。考生家庭需理性分析所在区域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历史数据与招生政策制定个性化备考策略,尤其关注合肥周边及皖北重点高中,可能获得更多升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