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从第一名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 简单来说,系统会先对所有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位次高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志愿,哪怕仅高1个位次也会先投档;轮到某位考生时,再按其填报的志愿顺序(如A、B、C院校)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条件即投档,后续志愿作废。
-
分数优先是核心
投档时,系统会先处理全省排名第一的考生,依次检索其全部志愿,完成后才会轮到第二名考生。例如,考生甲排名1000位、考生乙排名1001位,即使乙的第一志愿院校未招满,也必须等甲的所有志愿检索结束后才会轮到乙。同分考生也会按单科成绩(如语文、数学)进一步排序,确保位次唯一性。 -
志愿顺序影响录取结果
即使所有志愿是平行关系,但填报顺序决定了检索优先级。例如,考生将“冲一冲”的院校A放在第一志愿,若A未招满则直接投档,后续B、C志愿不再检索;若A已满额,则继续检索B志愿。志愿排序需遵循“冲稳保”梯度,避免高分低就或滑档。 -
一轮投档的规则限制
平行志愿每批次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考生被某院校提档后因专业不服从调剂等原因退档,无法再参与同批次其他志愿的投档,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这意味着“被退档”风险需提前规避,建议谨慎选择“是否服从调剂”。
总结:平行志愿的录取逻辑清晰且高效,但考生需精准把握“分数优先”和“志愿顺序”的规则,合理规划志愿梯度,确保每一分都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