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教学分管理规定明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获得至少25学分,具体要求因机构层级而异,国家级项目学分权重更高且需五年累计达标。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要求,学分达标既是能力提升的体现,也是职称评审和岗位续聘的基础条件。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人员学分要求有所区分:县级及以上机构人员每年需25学分,其中I类学分不低于2.5且五年内需累计10学分国家级项目学分;县级及以下机构人员统一为20学分;乡村医生则要求不低于8学分。 新规放宽了远程教育学分限制,同时强调Ⅰ类、Ⅱ类学分的互补性,但需遵循比例约束(Ⅰ类不可超过50%)。
学分计算采用分层标准:参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3学时/学分计(主讲人每小时2学分),单项目最多10学分;自治区级项目则以6学时/学分核算。Ⅱ类学分涵盖自学、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具体按字数、刊物等级或课题级别赋予分值,如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高获10学分,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首位完成人可积10学分。对于进修人员,6个月以上全脱产学习直接折算25学分,短期培训则按每月3学分累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化了监管机制,要求学分获取需通过官方备案项目,禁止“乱授分”行为,违规单位将面临项目申报限制。同时增设线上学分平台,统一规范自学评估流程。卫生从业者需定期核查学分完成度,避免因疏忽影响职业发展。持续关注新规细则并合理规划学习路径,是确保合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