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的最新政策文件和地方工作报告,中国在就业方面的目标及措施可总结如下:
一、总体就业目标
-
城镇调查失业率:
多数省份将2025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设定在5.5%左右。北京、上海、浙江、西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目标更严格,为“5%以内”;福建、黑龙江等省份也调整了目标以进一步控制失业率。这一目标与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5.5%以内”的全国目标一致。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30个省份(西藏未公布)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合计1651万人,略高于2024年的1642万人。经济大省如广东、江苏、山东等承担主要责任,预计11个经济大省和北京、河北将贡献约1065万新增就业,占全国目标的84.8%。若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预计可拉动约1300万新增就业。
二、重点群体就业政策
-
高校毕业生: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 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毕业生。
- 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 2024年已举办5.5万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信息1093万条。
-
农民工群体:
全国约3亿农民工的就业增收是重点,政策包括:- 拓展外出就业渠道,提升县域就业容量。
- 落实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
青年失业率挑战:
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2024年仍处于高位(新口径数据超16%),主要因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和结构性矛盾。政府将通过重点行业岗位支持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压力。
三、政策支持措施
-
稳岗扩岗政策:
- 延续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等存量政策,推广“直补快办”模式。
- 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发岗位,提升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
-
职业技能培训:
- 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开展大规模培训,推行“岗位+培训+评价+服务”一体化模式。
-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位(中职超95%,高职超90%),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输送技能人才。
-
社会保障与收入增长:
- 提高基本养老金,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技能人才薪酬改革。
- 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促进“技高者多得”。
四、潜在挑战与数据差异
- 结构性矛盾:劳动力人口减少与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并存,需提升技能匹配度。
- 统计口径差异:国务院“十四五”规划中“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以上”为2021-2025年累计目标,而2025年地方年度目标为1651万,两者不冲突。
- 就业率与失业率:预测2025年总体就业率约68.1%(基于特定模型),但失业率与就业率定义不同,需注意区分。查看
结论
2025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以“稳”为主,失业率目标控制在5.5%左右,新增就业持续增长。政策重点在于缓解青年失业压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并通过技能培训和经济结构优化应对结构性矛盾。尽管挑战存在,但多方政策协同有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