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行业的加班情况因企业、岗位和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来说,部分企业加班较为严重,但也有企业相对宽松。以下是具体分析:
加班较为严重的情况
头部企业与竞争激烈领域: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曾推行“896”工作制(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部分员工月加班时长超过100小时。
储能PCS领域:如阳光电源、华为等知名企业,月加班时长普遍超过70小时。
生产一线员工: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一线员工,由于生产任务重、业绩指标压力大,加班较为常见。例如,部分工厂的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两班倒。
行业竞争与内卷: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常常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加班相对较少的情况
部分企业与岗位:
远景动力:部分岗位加班较少,如研发和管理岗位,工作时间相对规律。
储能系统领域:一些布局在储能系统领域的央企和光伏企业,整体加班强度不大,月加班不超过40小时。
市场环境影响:
当市场需求不足或产能过剩时,部分企业会控制加班甚至减少工作时间。例如,宁德时代在2023年曾因产能过剩问题,部分工厂限制加班。
总结
能源动力行业加班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头部企业和竞争激烈的储能PCS、动力电池领域加班较为严重,而部分企业、研发岗位及市场环境变化时加班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