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积累是高中写作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典型事件与深刻点评的结合,既能展现人物特质,又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积累时需注重真实性、代表性和多角度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或堆砌事例。
-
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特质
例如屈原投江殉国,展现爱国与气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高洁品格。事件需简洁清晰,避免冗长叙述,重点提炼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与选择。 -
结合时代背景,深化点评
如鲁迅弃医从文,需联系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分析其选择对唤醒民众的意义。点评应挖掘人物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如“个人理想与民族责任的权衡”。 -
多维度积累,覆盖不同主题
从家国情怀(岳飞)、文化坚守(严复)到平凡人物的闪光点(公交司机张翰延迟发车助学生),素材库需兼顾历史名人与当代事例,适配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需求。 -
细节与情感并重,增强感染力
朱自清拒领美援面粉的临终嘱托、程砚秋拒演时的掷地有声,通过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鲜活,同时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
逻辑串联,形成素材网络
将人物按主题分类(如“责任”“创新”),建立事件与观点的关联。例如李娟身残志坚带动脱贫,既可论证“逆境奋斗”,也能引申“科技赋能弱者”的现代议题。
提示: 定期更新素材库,关注时事与教材人物的结合,避免陈例滥用。写作时灵活调用,让人物素材成为论证的“血肉”,而非生硬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