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扎根合肥,成就了这座城市“科里科气”的创新气质,而合肥也用半个多世纪的全力支持反哺中科大,打造出“城校共生”的典范,其核心亮点包括“一所大学带动一座城”的创新路径、量子科技等前沿成果的持续诞生以及校城双向赋能形成的独特科创生态。
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合肥,这座当时资源匮乏的省会城市抓住机遇,为学校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建校到科研投入,从生活保障到产业转化均不遗余力。合肥以中科大为支点,引入中科院合肥分院等顶尖科研机构,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中科大在此期间诞生了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突破性成果,持续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合肥为中科大修建第一条供暖线、提供实验用地与资金匹配等细节,凸显城市对高校的重视,而中科大则以原创科技成果助力合肥成为“科教高地”,二者形成共生关系。
中科大的学科交叉研究模式、量子信息等领域的产业化探索,与合肥的产业化政策完美契合。从2008年量子通信网初建到“墨子号”卫星升空,合肥市通过资金、政策及驻点服务等方式支持中科大团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合肥同步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构建“科学岛”等重点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全球创新资源汇聚效应。“校城共荣”模式使合肥从经济薄弱省会跃升至全国省会城市十强,中科大则依托地方力量持续产出世界级成果,二者形成持续发展的正循环。
合肥与中科大的关系,是城市与高校深度绑定的样板案例。城市以长远视野投入资源,校方以尖端科技回馈社会,二者在人才、产业与文化层面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标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