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创始团队是一支由本土顶尖高校年轻学者组成的AI创新力量,核心特点为高密度人才、低成本技术突破与激进的开源理念。创始人梁文锋以“能力优先”的用人原则,聚集了清华、北大等校的博士团队,其研发的DeepSeek-V3训练成本仅为行业巨头的1/10,成为国产大模型突围的代表。
团队创始人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主导量化交易领域的技术探索,2023年创立DeepSeek后迅速吸引了一批应届或毕业不久的博士人才。成员中包括清华大学黄民烈教授课题组的邵智宏、北京大学深度代码学习专家朱琪豪、MLA架构创新者高华佐与曾旺丁等,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已主导开发了DeepSeek-Coder、DeepSeek-Math等多个标志性项目。团队管理极度扁平化,85%成员为95后,通过自由讨论文化激发技术创新,例如代达劢从V1到V3全程参与模型迭代,赵成钢则凭借超算冠军背景优化训练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完全由本土培养人才构成,无海归背景,却实现了算法效率的颠覆性突破。例如DeepSeek-V3以557万美元成本达到ChatGPT-4o的同类性能,其开源策略更直接挑战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梁文锋认为“开源是技术民主化的核心”,这一理念贯穿于团队从招聘到研发的全流程。
若想深入了解AI领域如何通过年轻化团队实现弯道超车,DeepSeek的成长路径值得持续关注。其经验证明:在算法创新的时代,经验壁垒可能被天才密度和协作文化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