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总名额力争增加2万人,其中已有多所高校发布具体招生计划,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交叉学科等领域。
多所双一流高校扩招情况汇总
北京大学新增150个本科名额,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及前沿领域;清华大学计划扩招约150人,新增AI通识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增加150个名额,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扩招超100人,侧重基础学科与交叉建设;中国农业大学以500个名额领跑,涉及粮食安全、生物智造等方向;西安交通大学扩招200人,涵盖储能技术、医工交叉等;四川大学新增101人,覆盖基础与新兴学科;武汉大学计划招7300人,设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新专业;电子科技大学扩招100人,专注电子信息技术;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分别增加300和550个名额(总规模7845人),聚焦理工农医交叉项目。
扩招背后的战略意义
此次扩招不仅是数量增长,更注重质的提升——新增名额多集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电路等科技前沿领域,契合国家“补短板”需求。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设院士班,上海交通大学强化“AI+”交叉专业,武汉大学增设低空经济试验班。教育部的目标是通过“双一流”扩容,培养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缓解理工农医人才紧缺现状。
文科生机遇与挑战
尽管扩招以理工科为主,但文科生并非无路可走。复旦、上外等校通过升级实验室、设立跨学科学院(如“AI+财经”),推动文理交叉融合。例如,广西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划2025年招生40人,重点服务于农业、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对文科生而言,掌握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技能将成为新增长点。
总结与建议
2025年“双一流”扩招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顶尖高校的机会,但竞争焦点转向复合能力。考生需结合自身兴趣与国家战略方向,优先选择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朝阳领域,或通过辅修、双学位增强竞争力。需注意:优质资源向扩招专业倾斜,传统文科需主动拥抱学科交叉以适应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