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档案馆新馆与老馆的核心区别在于功能定位互补:老馆侧重档案查阅利用与红色教育,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新馆专注档案实体保管与数字化管理,拥有全国领先的智能库房和6万平方米现代化设施。两者协同形成“双基地”模式,全面升级档案服务能力。
功能分工
老馆作为档案开发利用基地,保留家教家训主题展览、红色档案展陈等文化教育功能,年接待查档群众1.5万人次;新馆则承担全省200余万卷档案实体保管任务,库房面积达3.1万平方米,配备机器人盘点、智能密集架等先进技术,实现99.99%的盘点准确率。
建筑与规模
老馆建于1990年,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具有传统档案馆特征;新馆2022年投用,以“摊开的档案册加盖印章”为造型灵感,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其裙楼采用荆楚文化元素设计,主楼外墙呈现档案卷宗纹理,兼具文化地标属性。
技术应用
老馆依托历史积累开展线下服务;新馆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90%纸质档案已完成数字化,推出“一网通办”平台,民生档案跨馆出证可当天办结。同时启动十大专题数据库建设,包括抗疫、长江大保护等特色档案资源。
服务场景
老馆侧重现场查阅、党性教育活动;新馆增设1849平方米固定展厅、943平方米阅档大厅及学术报告厅,提供档案文化体验、电子文件备份等多元化服务,并建有抗疫档案特藏库等专题库房。
未来,湖北省档案馆将通过新老馆联动,进一步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公众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