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领跑中国AI发展,凭借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生态的形成,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实践城市。
北京依托顶尖科研资源和中关村科学城等载体,聚集了国内60%的AI基础研究机构,在学术论文、人才培养和技术开放平台方面表现突出,2023年其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686亿元。深圳以完善的硬件制造产业链为突破口,AI硬件企业占全国60%,并通过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建设,推动智能技术下沉至各个行业领域。上海凭借国际化资源优势,汇聚全球50强AI企业中的32家,并通过丰富场景和数据开放实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基础,融合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资源,形成多元化算力支撑系统,在AI算法与应用场景的转化中表现优异。成都凭借“东数西算”工程、超算中心以及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成为西部AI产业的核心节点。
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研发能力与场景落地应用。北京和杭州具备顶尖基础研究能力,深圳和上海长于场景多元化与商业化落地,而成都和武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正快速崛起。多地通过政策扶植和创新大赛激发企业活力,例如北京发布大模型备案清单,深圳打造“训力券”等激励机制,杭州投入20亿AI专项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广州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城市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
AI技术发展呈现显著的区域协同效应,以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通过资源互补形成强大创新网络。与此国家需关注中西部地区智能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算力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合作缩小区域间的“智能鸿沟”,让更多城市和民众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红利。未来,各城市将继续发挥优势,打造更多典型应用场景,形成“头阵雁”领航、各区域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