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于1987年划归宣城地区(后改为宣城市),主要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宏观布局与地理经济因素。这一调整既顺应了安徽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也考虑了绩溪与宣城在历史、交通及资源整合上的关联性,同时弱化了其与原徽州地区的行政绑定。
-
行政区划调整背景
1987年国务院批准安徽省内行政区划改革,绩溪从徽州地区划出,归属宣城地区。此次调整是全省优化地级市管辖范围的一部分,旨在平衡区域发展资源。2000年宣城撤地设市后,绩溪作为属县延续了这一隶属关系。 -
地理与经济协同性
绩溪位于皖南山区东部,与宣城下属的宁国市、旌德县接壤,地形上同属黄山-天目山山脉结合带。划归宣城后,两地在水系治理(如青弋江、水阳江源头保护)、交通网络(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及旅游资源联动(如徽杭古道与宣城文旅整合)上更具协同优势。 -
历史与文化的过渡性
尽管绩溪是徽文化核心发源地之一,但历史上曾多次隶属不同辖区(如南朝梁的良安县、唐代的宣歙观察使)。其地处徽州与宣州交界,文化上兼具徽派传统与宣歙交融特征。划归宣城并未割裂其文化根基,反而强化了多元身份的延续。 -
发展定位的优化
宣城作为地级市在基础设施投资、产业规划上更具统筹能力。例如,绩溪的生态保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与宣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定位契合,而划入宣城有助于争取更广泛的政策支持。
当前,绩溪在宣城市管辖下持续发挥“徽文化窗口”作用,同时依托区域协作提升发展活力。这一调整体现了行政区划服务于长远经济文化发展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