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遭受攻击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度组织化的DDoS攻击、僵尸网络参与、数据安全风险及国际政治博弈,暴露了AI基础设施脆弱性及全球安全态势的严峻性。
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主要诱因。攻击者利用HTTP代理、NTP/SSDP反射放大等技术,通过海量伪造请求耗尽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中断。尤其是僵尸网络RapperBot和HailBot的介入,将攻击升级为职业化、规模化的网络战,标志着攻击技术从简单流量压制转向复杂策略联动。
僵尸网络的参与加剧了攻击复杂度。这些网络依赖物联网设备构建,具备持续性和隐蔽性,可实施精准打击。如HailBot样本中甚至包含针对中国的攻击指令,反映潜在地缘政治动机,使事件超出单纯技术对抗范畴,可能涉及国家级对抗或利益冲突。
数据安全风险暴露AI基础设施短板。大模型的训练、推理涉及多租户数据交互,黑客可能通过模型接口窃取用户隐私,甚至植入后门实施数据污染。开源框架的广泛使用扩大了攻击面,开发者需防范恶意代码注入或模型窃取。
攻击背后折射出国际竞争博弈。 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使其成为全球焦点,但同时也承受更大政治与经济压力。类似事件频发(如《黑神话:悟空》遭遇攻击)表明,中国技术崛起正在触动部分群体的利益,网络安全已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一部分。
面对此类威胁,企业需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强化算力资源隔离、实时监测异常流量、部署AI模型沙箱技术,并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用户则应警惕仿冒域名与诈骗信息,共同维护技术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