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策划是艺考中的重要环节,核心在于创意表达与流程设计的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的主题把控、结构逻辑和艺术呈现能力。艺考策划需紧扣题目要求,突出亮点设计(如互动环节、视觉符号),同时兼顾可行性,避免过度天马行空。
-
主题定位
明确策划核心思想,例如"传统文化创新演绎"或"社会议题艺术化呈现"。主题需具象化,避免宽泛,如用"汉服纹样数字化展览"替代"弘扬传统文化"。 -
结构框架
采用"起承转合"逻辑:开场吸引(行为艺术/灯光秀)→内容深化(嘉宾访谈/短剧)→高潮设计(观众参与环节)→收尾呼应(主题升华)。时间分配建议按3:4:2:1比例。 -
创意亮点
每个环节需设置记忆点:- 视觉符号(如贯穿全场的主题色灯光)
- 跨媒介融合(戏剧+全息投影)
- 参与性设计(扫码决定剧情走向)
-
可行性说明
简要标注关键执行要素:场地需求(舞台大小/设备清单)、人员分工(导演/场务人数)、预算控制(道具制作优先级)。艺考中可虚拟资源但需符合常理。 -
呈现技巧
口头陈述时配合肢体语言模拟场景,书面方案用分镜脚本或流程图辅助说明。重点数据(如观众容量)用红色标注强化记忆。
节目策划的本质是"带着镣铐跳舞",艺考版本需比实际方案更突出个人特色。建议准备3套差异化模板(文化类/科技类/公益类),考场上根据题目关键词快速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