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AI搜索因存在严重后台流量偷跑、仿冒官网、抽奖规则复杂被质疑诈骗,实则为误导性营销而非技术诈骗,但存在侵犯用户权益风险。
-
流量偷跑问题损害用户体验
纳米AI搜索被用户反馈存在后台流量异常消耗问题,部分设备短短两天内偷跑近10GB流量,远超同类竞品。此类行为侵犯用户知情权,虽非传统诈骗,但涉嫌诱导欺诈,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
仿冒官网与信息混乱
纳米AI搜索推广中使用“DeepSeek”关键词,但搜索结果中充斥大量仿冒官网,甚至出现“连官网标识都没有”的可疑页面。这种混乱误导用户点击钓鱼链接,加剧信息安全隐患。 -
抽奖营销被指诱导与不透明
周鸿祎宣称以抽奖送车推广纳米AI搜索,但规则要求用户邀请下载并积攒“纳米值”,被质疑拉人头套路。最终中奖者拒绝领奖的事件进一步引发对其公平性的争议,实质是流量转化手段而非诈骗。 -
技术关联但区别诈骗本质
纳米AI搜索关联的DeepSeek技术本身是合法AI工具,但因推广行为引发信任危机。需注意其与AI诈骗(如换脸、语音克隆)不同,后者直接窃取财产,而前者主要为误导性营销。
纳米AI搜索虽非典型诈骗工具,但其流量偷跑、仿冒内容、规则不透明等问题严重损害用户信任。用户应理性评估产品价值,避免因营销手段参与高风险活动,并优先选择合规服务。企业则需重视用户体验与透明度,否则长期将面临信任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