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考研科目通常包括专业课笔试、作品集评审、面试三个核心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创作能力和思维深度。不同院校具体科目设置略有差异,但普遍注重原创性与实践性结合。
-
专业课笔试
多数院校设置命题写作或文学评论,要求3小时内完成2000字以上的故事、散文或剧本创作。部分高校会加入文学理论基础考核,如中外文学史、写作理论简答题,占比约30%。 -
作品集评审
需提交3-5篇原创作品(总字数建议1.5万-3万),体裁通常包含小说、诗歌、非虚构等。评审重点关注题材创新性、语言表现力,科幻、跨文体实验类作品容易脱颖而出。 -
面试答辩
采用“创作陈述+即兴问答”形式,时长15-25分钟。高频问题包括:创作动机分析、作家流派偏好、未来创作规划。建议提前准备3分钟个人创作观阐述。
备考时应建立每日千字练笔习惯,精读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作品积累语感。部分院校如北师大、复旦会额外考察西方文论,可重点学习罗兰·巴特、卡尔维诺的创作理论。注意目标院校近年真题倾向——师范类高校偏重教育叙事,艺术类院校鼓励先锋写作。
最后阶段建议组建写作小组互评,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如悬疑类故事结构、诗歌意象营造)。记住:考官更期待看到有生长性的写作人格,而非完美无缺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