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培养的杰出校友中,黄润秋和胡昌升是兼具学术影响力与公共治理能力的典范。黄润秋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国际权威,其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胡昌升则从地质专业教师转型为地方治理专家,成为政界少有的“技术型官员”。两位校友的成长轨迹,体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学优势跨界延伸”的育人特色。
黄润秋的学术贡献聚焦于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他主导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的防治理论被应用于三峡工程等国家项目。不到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的纪录,印证了其学术突破效率。作为生态环境部部长,他将科研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定优势,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胡昌升展现了地质背景人才的多元发展路径。从资源与经济系的青年教师到黑龙江省省长,其20年地方治理经历覆盖西部开发、民族地区发展等重大议题。在甘孜州工作期间主导的生态旅游开发,巧妙融合地质资源保护与民生改善,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友发展印证:扎实的专业根基能支撑多元领域突破。无论是黄润秋“科研-政策”的闭环转化,还是胡昌升“地质-治理”的跨界融合,都凸显专业深度与综合能力的结合价值。对于年轻学子而言,这两位校友的路径提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比短期就业选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