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讽喻诗的代表诗人

中唐时期以讽喻诗见长的代表诗人是 白居易 ,其讽喻诗具有以下特点:

  1. 核心地位

    白居易将讽喻诗视为其诗歌创作的核心,这类诗作以批判社会现实为主,通过具体事例揭示道理,带有强烈的讽谏意图。

  2. 代表作品

    • 《秦中吟》《新乐府》等长篇讽喻诗,揭露了赋税沉重、民生疾苦等问题;

    • 《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短篇作品,以细腻笔触批判社会矛盾。

  3. 创作特点

    语言通俗流畅,注重社会关怀,使讽喻诗广为流传,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4. 历史评价

    唐代及后世均认可其讽喻诗的现实价值,如韩愈曾评价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凭借讽喻诗在中唐诗坛占据重要地位,其作品对后世现实主义创作影响深远。

本文《中唐讽喻诗的代表诗人》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99036.html

相关推荐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的诗人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的诗人是 白居易 。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结论 白居易是唐代讽喻诗创作最突出的诗人,其讽喻诗以揭露社会矛盾、关注民生疾苦著称,代表作品包括《新乐府》和《秦中吟》。 创作特点与成就 分类与地位 :白居易将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讽喻诗是其最重视的部分,共约170首,集中体现其“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 思想价值 :讽喻诗直面封建统治弊端,如揭露横征暴敛、批判权贵

2025-05-02 高考

鲁迅十大著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十大著作不仅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还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性影响了几代读者。以下是鲁迅的十大著作及其亮点: 1.《狂人日记》亮点提炼: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论述:发表于1918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批判了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的腐朽。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展开

2025-05-02 高考

擅长书写小诗的诗人是

‌擅长书写小诗的诗人通常具备凝练语言、捕捉瞬间情感的能力,代表人物包括泰戈尔、冰心、海子等。 ‌他们的作品以短小精悍、意境深远著称,能在寥寥数语中传递丰富的哲思或细腻的情感。 ‌泰戈尔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是短诗典范,用简洁的文字探讨自然、生命与爱,如“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充满智慧与豁达。 ‌冰心 ‌:中国现代诗人冰心的《繁星》《春水》以清新隽永的小诗闻名

2025-05-02 高考

鲁迅最好的十部散文

鲁迅的散文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以下是综合权威性及文学价值的十部经典散文推荐: 《朝花夕拾》 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录10篇回忆性散文,反映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及思想形成过程,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作,通过“狂人”视角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运用强烈对比手法批判社会黑暗。 《阿Q正传》 描绘旧中国农民愚昧麻木形象

2025-05-02 高考

鲁迅代表作的顺口溜

鲁迅代表作的记忆口诀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结合文学常识与作品关联: 作品集分类口诀 鲁迅作品集可分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五类,可通过口诀“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快速记忆。 《故乡》关联口诀 《故乡》中孔乙己的故事与《社戏》《一件小事》等作品存在时空关联,口诀“鲁迅回到了故乡,社戏小事穿插其中,孔乙己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帮助理解人物关系。 《野草》核心口诀

2025-05-02 高考

鲁迅十大著名散文

​​鲁迅十大著名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以犀利的批判精神、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矛盾,更展现了鲁迅对自由、平等与启蒙的执着追求。​​《狂人日记 》《阿Q正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名篇,至今仍是语文教育、文学研究和思想启蒙的重要文本​ ​。 ​​思想性与社会批判的典范​ ​ 鲁迅的散文以揭露封建礼教、国民劣根性为核心

2025-05-02 高考

鲁迅十部必看经典作品

以下是鲁迅十部必看经典作品的推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短篇小说集 《呐喊》 收录《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经典短篇小说,是鲁迅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通过白话文开创了中国新文学。 《彷徨》 写作于五四运动后,表现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迷茫与探索,代表作有《祝福》《在酒楼上》等。 《故事新编》 以神话传说为框架,创作《补天》《奔月》等作品,展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新解读。 二、长篇小说

2025-05-02 高考

鲁迅骂林徽因原话

无病呻吟 鲁迅对林徽因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其个人作风和感情态度,具体原话如下: 《我的失恋》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该诗通过隐喻讽刺林徽因对待感情的决绝态度,其中"无病呻吟"暗指其文学创作被认为过于矫揉造作,"百般纠结"则批评其生活作风。 对文学创作的批评 鲁迅曾评价林徽因的文章"无病呻吟",认为其作品缺乏深度和真实性

2025-05-02 高考

鲁迅骂冰心的原话

鲁迅确实曾对冰心的作品有过批评,‌称她的作品是"新式才子佳人" ‌,认为过于风花雪月而缺乏时代深度。这种评价反映了二人文学理念的根本分歧。 ‌批评背景 ‌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正经历剧烈变革,鲁迅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而冰心更关注人性美与自然美,创作风格清新婉约。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鲁迅的尖锐评价。 ‌具体言论 ‌ 鲁迅在私人信件中写道:"冰心女士的文章

2025-05-02 高考

鲁迅关于写作的名言

​​鲁迅关于写作的名言凝聚了其文学实践的精华,核心可提炼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力、观察积累是创作根基、删繁就简是修改铁律。​ ​这些观点不仅指导写作实践,更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对当代创作者仍有深刻启示。 鲁迅强调“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认为脱离真实的文字如同无根之木。他笔下的阿Q、闰土等人物之所以鲜活,正源于对现实的高度提炼。写作者应摒弃虚构浮夸,从生活细节中捕捉真实

2025-05-02 高考

中唐擅长以讽喻诗批判现实的诗人

​​中唐时期以讽喻诗批判现实的代表诗人首推白居易,其《秦中吟》《新乐府》等作品以尖锐的笔触揭露社会矛盾,语言通俗却力透纸背;元稹、李绅等人亦通过新乐府运动推动讽喻诗创作,形成“​ ​写实讽喻诗派​​”,将诗歌化为针砭时弊的利器。​ ​ ​​白居易的批判锋芒​ ​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讽喻诗直指宦官专权(《轻肥》)、宫市掠夺(《卖炭翁》)

2025-05-02 高考

写了两首诗的诗人

根据权威信息综合分析,唐代诗人张若虚是唯一明确以仅存两首诗传世的诗人,其作品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具体信息如下: 诗人身份与作品 张若虚,字、号不详,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现存于《全唐诗》的仅有两首诗: 《春江花月夜》 :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以细腻的音律和宏大的意境成为唐诗代表作,甚至被部分观点认为超越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 《代答闺中还》 :另一首存世诗作

2025-05-02 高考

以文为诗的词人是谁

韩愈 以"以文为诗"著称的词人是 韩愈 。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核心概念 "以文为诗"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倡导的诗歌创作理念,主张在诗歌中融入散文的写作手法,如章法、句法等,使诗歌更具文学性和表现力。 韩愈的贡献 韩愈是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他通过诗歌创作实践"以文为诗",例如《进学解》《师说》等作品体现了散文般的叙事结构和抒情方式。 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对宋代婉约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5-05-02 高考

写描写诗的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以下是历史上以写诗著称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分领域整理如下: 一、唐代诗人 李白(701-762) 被誉为“诗仙”,以豪放、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著称。 - 代表作:《将进酒》《庐山谣》《望庐山瀑布》等。 杜甫(712-770) 被称“诗圣”,现实主义诗歌代表,有“诗史”之称。 - 代表作:《春望》《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772-846) 以通俗易懂的诗风闻名

2025-05-02 高考

被称为诗怪的中国诗人

‌被称为"诗怪"的中国诗人是李金发,他是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以晦涩朦胧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开创了中国新诗史上的"象征派"先河。 ‌ ‌诗歌风格 ‌:李金发的诗歌充满象征、隐喻和跳跃性思维,语言晦涩难懂,意象奇特,常被称为"诗怪"。他的作品如《微雨》《食客与凶年》等,打破传统诗歌的直白表达,营造出神秘、忧郁的氛围。 ‌象征主义影响 ‌: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

2025-05-02 高考

擅长写闺怨诗的诗人

擅长写闺怨诗的诗人 中,李清照 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深刻地描绘了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以下几点将详细阐述李清照在闺怨诗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李清照的闺怨诗以其真挚的情感 打动人心。她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性在离别、思念、孤独等情境下的复杂情感。例如,在她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

2025-05-02 高考

讽喻诗的写作手法

讽喻诗的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通过隐喻、象征等技巧实现批判与揭露: 绵里藏针,委婉含蓄 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或议论,间接表达讽刺意图。例如林升《题临安邸》以“西湖歌舞”暗喻统治者的荒淫,语言凝练且富有感染力。 夸张与对比 运用夸张手法强化讽刺效果,或通过时空、今昔对比揭示矛盾。如《丽人行》通过“三月三日”与“安史之乱前夕”的对比,揭露社会腐化。 象征与暗示 以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概念

2025-05-02 高考

讽喻诗人

​​讽喻诗人是以诗歌为武器,通过艺术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批判不公现象的创作者,其核心价值在于​ ​ ​​“美刺”功能​ ​——既颂扬真善美,又鞭挞假恶丑。这类诗人往往具备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直指权贵剥削,李绅的《悯农》控诉民生疾苦,​​以尖锐的笔触引发读者对现实的反思​ ​。 讽喻诗人的创作通常围绕三大核心展开:一是​​题材的现实性​ ​,聚焦民生疾苦

2025-05-02 高考

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曹植 关于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综合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结论如下: 一、主要观点 曹植是首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现存诗歌中五言诗占比高达60%以上,数量远超同时代诗人。他的作品在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上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公认为五言诗发展的奠基人。 曹操与曹丕的贡献需结合历史定位 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其诗作多采用五言形式,但主要侧重政治抒情

2025-05-02 高考

因写诗当上大官的诗人

根据权威信息源综合分析,因写诗当上大官的诗人主要有以下两位: 李绅 官职成就 :唐代宰相,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右仆射等职,封赵国公,在宰相位上任职四年。 代表作品 :《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景 :出身官宦世家,凭借科举及第后的政治才能逐步晋升,其诗作因关注民生问题广受赞誉。 白居易 官职成就 :唐代太子少傅(从二品)、刑部尚书,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2025-05-02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