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公司资质去竞标属于违法行为,具体法律后果如下:
一、法律定性
-
违反《建筑法》
明确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资质等级或以其他企业名义承揽工程,以及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资质。
-
违反《招标投标法》
以他人名义投标或弄虚作假,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中标无效。
二、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
-
处中标项目金额0.5%-10%的罚款;
-
情节严重者,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1-3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
-
刑事责任
若构成非法经营罪或合同欺诈,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民事责任
中标后若无法履行合同,需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招标人损失。
-
市场禁入
取消1-3年内参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
三、风险提示
-
伪造资质、篡改财务信息等行为均属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赔偿及刑事责任;
-
市场监管部门会加强专项检查,违规成本极高。
建议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资质,避免因资质问题影响项目承接及企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