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求中国偿还60万亿美元的说法纯属政治炒作,毫无法律和事实依据。这一荒谬主张最初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1年提出,声称中国需为新冠疫情“赔偿”全球损失,但国际法、历史先例和经济现实均证明其不可行性。关键点在于:美国自身疫情失控责任不可推卸,所谓“索赔”实为转移国内矛盾的舆论工具;60万亿美元远超中国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甚至美国国债总额,本质是政治讹诈。
-
政治动机远大于法律可行性
特朗普提出60万亿美元索赔时,美国正面临疫情死亡病例超41万、经济衰退的困境,此举旨在转移公众对政府防疫不力的指责。国际法明确规定,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除非中国主动同意,否则任何单方面索赔均无效。美国法院此前已驳回类似诉讼,例如2020年密苏里州对中国的248亿美元索赔案。 -
经济数据彻底否定可能性
6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三分之二,远超中国全年GDP(约18万亿美元)。即使按美国部分政客翻出的“百年旧债”逻辑(如1911年湖广铁路债券),其原始债务仅600万英镑(现价约60亿美元),美方却夸大至1.6万亿美元,暴露出计算方式的恶意扭曲。 -
美方“债务武器化”的双标陷阱
美国一边炒作中国“欠债”,一边拖欠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国债,甚至威胁拒付。这种将国际金融规则工具化的行为,反而削弱美元信用。历史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多次被曝光资助生物实验室和颠覆他国政权,马斯克2025年更直接指控其“用税款研发生物武器”,进一步揭露美方索赔的虚伪性。
当前中美博弈中,此类索赔闹剧实为美方转移债务危机(国债占GDP达123%)和维持霸权的话语策略。中国需警惕其破坏国际规则的继续以事实和法律捍卫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