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4年,这一年被认为是生成式AI的重要转折点。以下是生成式AI的详细发展历史:
早期探索(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 1950年:Alan Turing提出了“图灵测试”,预示了AI内容生成的可能性。
- 1957年:Lejaren Hiller和Leonard Isaacson创作了首支计算机“作曲”的《Illiac Suite》。
- 1964-1966年: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首款对话机器人“Eliza”。
- 1980年代:IBM利用隐形马尔科夫链模型,推出了语音控制打字机“Tangora”。
深度学习的崛起(2000年代-201年代初)
- 2006年:深度学习的概念被提出,标志着生成式AI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2014年: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提出为生成式AI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2014年至今)
- 2017年:微软人工智能少女“小冰”推出了世界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 2019年:谷歌DeepMind团队发布了DVD-GAN架构用以生成连续视频。
- 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2021年:OpenAI推出了DALL-E,是现在大火的文生图的重要一步。
- 2022年:生成式AI的“杀手级应用”ChatGPT正式发布,基于对超大规模数据的深度学习,在文本生成领域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
生成式AI的兴起时间可以认为是2014年,这一年在生成式AI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