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确权问题核心在于明确创作主体、界定权利归属,涉及数据来源合法性、AI生成内容独创性判断、权利分配机制三大关键点。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版权法延伸适用、新型知识产权立法、平台协议约定等方式探索解决方案。
-
数据来源合法性是确权基础
训练AI的数据需获得授权或符合合理使用原则。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需取得权利人许可,否则可能构成侵权。开源数据集和公共领域内容可降低法律风险,但需注意数据清洗过程中的版权残留问题。 -
独创性标准决定权利存在
多数国家要求AI生成内容具备"人类智力投入"才受保护。例如美国版权局明确"完全由AI生成的作品不享有版权",但人类通过提示词设计、参数调整等干预可能形成独创性表达。欧盟则提出"AI输出需反映创作者个性化选择"。 -
权利分配需兼顾多方利益
- 开发者:可能通过专利保护模型架构,或主张对输出内容的控制权
- 使用者:操作AI过程中产生的衍生作品,其权利归属可通过用户协议约定
- 数据提供者:部分国家探索"数据生产者权"保障原始数据权益
当前解决方案呈现技术标识(如内容水印)、链上存证(区块链时间戳)、分层授权(区分训练权与使用权)等创新趋势。企业应建立合规的数据采集流程,用户需留存创作过程记录,立法机构正推动建立AI生成内容的特殊登记制度。未来确权规则将随技术发展动态调整,核心是平衡创新激励与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