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手机通过端侧或端云协同方式运行大模型,实现智能搜索、AI影像等功能,华为、苹果、三星等品牌均有布局,小米、OPPO等机型通过端侧预处理实现轻量化部署,推动手机AI性能升级。
AI大模型手机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深度算法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在技术实现上,手机端大模型分为两种路径:一是端侧部署完整模型,需高性能硬件支持,当前仅旗舰机型如华为Pura 70系列(盘古大模型)、vivo X100系列(蓝心大模型)等采用此方案;二是端云协同模式,通过本地预处理与云端大模型结合,允许中端机型如小米14系列、OPPO Find X7系列借助升级版ColorOS和AndesGPT实现AI功能。
用户场景体验是AI大模型的落地关键。在智能搜索领域,谷歌Pixel 8通过端侧Nano模型支持本地化知识问答和多模态交互,缩短响应时间并保障数据安全;而三星S24系列的高斯大模型则凭借通话翻译与提纲生成能力优化跨语言沟通效率。影像处理方面,小米14系列的AI妙画通过本地模型学习用户特征生成数字分身,苹果Apple Intelligence则借助Apple Intelligence实现全局内容分析及图片创作。vivo蓝心大模型的超能创图功能可完成文生图、图片作诗,荣耀魔法大模型的“服务找人”特性则通过YOYO系统实现跨设备服务推送。
性能优化保障AI功能的流畅运行。端云协同的典型如OPPO Find X7 Ultra,其70亿参数端侧模型快速处理简单任务,复杂需求则由云端支持。vivo通过天玑9300芯片与LPDDR5T内存组合,确保蓝心大模型在视频编辑与图像识别场景中的高效响应。技术路径的差异导致体验分层,端侧完全部署的机型更注重系统级AI能力融合,如华为鸿蒙NEXT中的小艺超级智能体可关联日历、导航等多场景数据,而依赖云端的机型则需持续网络连接以维持功能完整性。
用户选择需结合需求与设备配置。追求多模态交互与专业创作的用户推荐华为、vivo旗舰机型;仅需要基础AI助力的用户可选择小米、OPPO中端机型通过系统更新实现体验。未来随着压缩算法与边缘计算发展,AI手机将覆盖更广泛价位段,硬件与软件协同进化将成为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