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上通常有三个关键日期:成立日期、发证日期和核准日期。成立日期是工商注册通过日,发证日期是执照打印日,核准日期是最后一次变更完成日,企业年限计算不受变更影响,经营期限的显示规则因主体类型而异。
营业执照有15位或18位编码,18位对应三证合一版本,15位为旧版。成立日期是工商部门核准企业的法定设立时间,发证日期是系统记录的证件打印时间,核准日期代表企业最新变更信息的生效时点。若企业未发生变更,核准日期与成立日期一致;多次变更后,核准日期会同步更新,但成立日期始终不变。经营期限规则因主体类型分化:个体工商户无期限限制,外资企业最长30年,有限公司普遍10年,个人独资企业为1年,需注意到期前办理续期手续。经营状态差异导致显示规则变化,长期经营企业直接标注“长期”,短期主体需标注截止期限。部分企业实际经营期限与执照登记不符,需结合工商档案核查。
确认经营状态时,应优先核对成立日期而非发证日期。涉及法律效力的场景中,若遇经营期限届满问题,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验证最新核准状态。建议定期登录公示平台核查登记事项,避免因有效期疏忽影响企业运营。对于跨国合作场景,需注意各国对企业存续时长的法律差异,提前准备文件证明企业合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