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作词者是闻一多,作曲者是李海鹰。这首歌创作于1925年,最初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表达了对被割让、租借的七块中国领土的眷恋和爱国情感。1999年,李海鹰为其中的《澳门》篇谱曲,使其成为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并最终在澳门回归时被选为主题曲,由容韵琳演唱。
分点展开
闻一多的创作背景
闻一多于1925年创作《七子之歌》,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澳门、香港等地被西方列强侵占。闻一多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七块领土比喻为被母亲遗弃的七个孩子,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李海鹰的谱曲过程
1998年,导演李凯在筹备纪录片《澳门岁月》时,从闻一多的诗集中发现了《七子之歌》,并邀请李海鹰为其谱曲。李海鹰仅用三四十分钟便完成了这首经典旋律,展现了极高的创作效率。歌曲的文化意义
《七子之歌》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象征。它通过孩子对母亲的呼唤,传递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与期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总结与提示
《七子之歌》从闻一多的爱国诗篇到李海鹰的经典旋律,再到容韵琳的深情演绎,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价值。这首歌不仅是音乐艺术上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如果你对《七子之歌》背后的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和李海鹰的创作历程,以及这首歌在澳门回归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