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成熟且不断迭代发展的AI换脸技术,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应用不仅覆盖视频、图片,还拓展至实时直播场景,在影视制作等领域展现强大潜力,同时也引发对滥用风险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AI换脸技术在中国已实现广泛应用与创新突破,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通过人脸识别追踪、面部特征提取、人脸变换融合、背景环境渲染、图像与音频合成等关键步骤,达成以假乱真的换脸效果。仅需一张正脸照,借助AI人工智能软件就能完成换脸过程,操作简便且能实现动态表情捕捉与同步。如开源社区网站GitHub上的Deep - Live - Cam项目展示了直播中优秀的AI换脸能力,国内团队耗时三年研发的开源AI换脸系统,能实现跨次元面部移植,从明星脸到二次元角色、宠物面部都能完美复刻,还支持动态表情捕捉与语音同步等功能。
在技术升级方面,国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突破应用场景和图像精度限制。从在固定靶位打固定靶子(图片场景)到在固定靶位打移动靶子(视频场景),再到在高速移动的靶位上打高速移动中的靶子(直播场景),难度不断升级。当下基于神经辐射场(NeRF)技术的换脸系统,支持4K超清画质生成,新增皱纹、毛孔细节模拟功能,连发丝颤动都能纤毫毕现,渲染方式也有了重大突破,实时渲染技术可降低拍摄成本并提高灵活性,如电影《此心安处》在这方面就有优秀呈现。
AI换脸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成果斐然,展现出巨大优势。它让去世演员在电影中重新回归,帮演员实现“逆生长”,突破年龄限制。像《流浪地球2》中吴孟达先生重返影片,《传说》里成龙先生年轻三十岁,《此心安处》让汤姆·汉克斯完成跨越六十年的表演等。早期换脸技术效果常因缺乏细节失真,而国内技术通过学习脸部肌肉运动轨迹和规律,精准把控面部细节,将演员年轻时特征融入模型训练,细致还原皮肤纹理、添加青春痘痕迹,达到毛孔级的渲染效果,且能与影片整体完美配合。
不过,AI换脸技术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由于其“双刃剑”特性,一方面极丰富内容创作可能与,满足大众对视觉感官趣味性和互动性需求;另一方面,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名人形象进行虚假宣传或诈骗,未经授权换脸损害个人形象和声誉,更可能引发道德伦理问题,所以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创新时,我们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并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监管。 中国AI换脸技术发展迅猛,未来应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同时注重防范风险,让这一技术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