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四幕完整剧本展现了封建家族崩溃的高潮,通过周朴园的独裁、繁漪的疯狂、四凤与周萍的伦理悲剧,揭露了旧社会的腐朽与人性的扭曲。 这一幕以雷雨夜的压抑氛围为背景,人物冲突集中爆发,最终以四凤触电、周萍自杀的惨烈结局收场,极具戏剧张力与思想深度。
-
场景与氛围营造:第四幕发生在周宅客厅,时间设定为雷雨交加的深夜。窗外闪电与雷声交织,室内灯光昏暗,象征家族内部的压抑与危机。周朴园独坐读文件的细节,凸显其冷漠权威,而仆人对话中提到的“电线漏电”伏笔,暗示后续悲剧的必然性。
-
人物关系与冲突:
-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冒雨归来,言语癫狂,揭露周萍与四凤的私情,直接挑战周朴园的家族权威。她抢夺侍萍相片的动作,既是报复也是控诉。
- 周萍的懦弱与绝望:周萍计划连夜逃离,面对父亲时的顺从与对繁漪的逃避,体现其性格矛盾。最终得知四凤身世后的崩溃,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 四凤的悲剧:侍萍欲带四凤离开,却得知女儿怀有周萍骨肉的真相。四凤冲向花园触电的结局,强化了命运的无情与封建伦理的残酷。
-
台词与象征手法:
- 繁漪的“我有神经病”等台词,以反讽揭露封建家庭对女性的压迫;周朴园反复询问时间,暗示其试图掌控却徒劳的困境。
- “雷雨”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爆发的隐喻。电线漏电的设定,象征家族隐秘的致命性。
总结:第四幕通过紧凑的剧情、尖锐的对话与深刻的象征,将《雷雨》的悲剧性推向极致。阅读时需关注细节伏笔与人物心理变化,体会曹禺对旧社会的批判。剧本全文可通过权威文学平台或话剧资源库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