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概念由多位科学家共同推动,但核心提出者是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和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1956年,他们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术语,标志着这一学科的诞生。艾伦·图灵(Alan Turing)的理论奠基和“图灵测试”也为AI发展提供了关键框架。
-
达特茅斯会议的开创性
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是AI领域的里程碑,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首次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研究目标,并确立了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向。会议汇集了包括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在内的顶尖学者,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组织基础。 -
图灵的理论贡献
早在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机器能否思考”的哲学命题,并设计“图灵测试”作为智能标准。他的自动机理论和可计算性概念为AI提供了数学与逻辑基础,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
其他关键人物的协同推动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开发了首个AI程序“逻辑理论家”;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通过跳棋程序实践机器学习;而近代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等人则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中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的提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理论构想到学科建立,科学家们通过跨领域合作逐步揭开智能的奥秘。如今AI的快速发展,仍离不开这些早期开创者的思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