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是指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并非永远黑暗,只是人类在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到。这个神秘区域因潮汐锁定现象而形成,同样会经历昼夜交替,但地形与近地面差异显著。
-
潮汐锁定原理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同步(约27.3天),导致同一半球始终朝向地球。这种现象源于地球引力对月球长期作用产生的扭矩平衡,类似太阳系多数卫星的运行规律。 -
光照与温度特征
月之暗面每14天交替经历极昼(温度达127℃)与极夜(-173℃),阿波罗任务曾测量到该区域存在太阳风轰击形成的特殊电离层。 -
地形差异
远地面分布着更多陨石坑(如直径2500公里的南极-艾肯盆地)和更厚月壳(平均厚度约50公里),而近地面以月海(凝固玄武岩平原)为主。 -
探测突破
1959年苏联"月球3号"首次拍摄远地面照片,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该区域软着陆,发现橄榄石等深部物质。
随着各国月球基地计划的推进,月之暗面将成为深空观测、低频射电研究的重要平台,其永久阴影坑内可能蕴藏百万吨级水冰资源。未来十年或将揭开更多关于月球形成早期的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