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以传统服饰为主,注重造型、色彩与角色身份的匹配,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蟒袍(文官礼服)
-
特点 :象征帝王将相,绣满金龙或云纹,颜色多为黄、红、紫等,代表尊贵身份。
-
结构 :圆领大襟,长及足,袖口宽约一尺,行头中常见水袖,长度根据角色和剧情调整(如旦角可达两米以上)。
二、靠甲(武将盔甲)
-
组成 :由厚缎制成,含靠身、靠旗、背虎壳等部件,可搭配箭衣、马褂等,增强威武感。
-
功能 :保护演员并提升舞台气势,如《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靠甲绣有云肩和飘带裙。
三、褶子(通用配饰)
-
用途 :覆盖蟒袍、官衣等,简化造型,常见于文官、武将等角色。
-
特点 :简约形制,通过褶皱变化增强层次感,如《三岔口》中张飞、关羽的褶子设计。
四、二衣(武服)
-
包含 :靠、箭衣、马褂、抱衣裤等,用于表现武将、江湖人物等身份。
-
设计 :箭衣多为圆领瘦袖,马褂可作外罩,颜色和图案反映角色地位(如红蟒为皇亲,黑蟒为粗豪)。
五、穿戴规制
-
原则 :严格遵循“三不分、七区别”,如身份、性别、季节不影响角色造型。
-
禁忌 :如非驸马戴纱帽、曹操穿大红绣龙风帽等均属违规。
注 :传统戏曲服装多需提前定制,材质以丝绸、缎为主,现代制作融入金银线等工艺,如梅兰芳戏服价值超35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