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号是考生在全国范围内参加高考时使用的14位统一编号,其具体构成和用途如下:
一、14位考生号的构成
-
前6位
-
年份代码 :前两位表示考试年份,例如2023年填写“23”。
-
省市代码 :中间两位代表考生所在省份和城市,如安徽省为“34”,合肥市为“01”。
-
-
第7-10位
- 县/市/区代码 :最后两位为考生所在县、市、区的标准化代码,例如巢湖市为“81”。
-
第11-12位
- 考试类别代码 :单一数字表示考试类型,如普通高考为“1”,艺术类为“3”。
-
第13-14位
- 科类代码 :对应考生报考的科类,例如文史类为“1”,理工类为“5”。
二、考生号的作用
-
身份识别
- 在全国范围内唯一标识考生,确保考试信息与考生档案的对应关系。
-
信息关联
- 与准考证号(9位)共同构成完整身份信息,用于查询成绩、录取结果及体检报告。
-
特殊场景
- 在部分高校特殊类型招生、艺术类专业校考、港澳高校招生等场景中,考生号是必备信息。
三、注意事项
-
与准考证号的区别
考生号是14位固定编码,而准考证号是9位临时性号码,两者不可混淆。
-
信息泄露风险
考生号涉及个人隐私,需妥善保管,避免向非官方渠道透露。
若考生号遗失,应及时联系学校或当地招生考试机构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