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AI领域已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全球领先的跨越式发展,核心成就体现在基础研究突破、产业规模扩张、商业化落地加速三大维度。截至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小巨人”企业,并在大模型、具身智能、AI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
基础研究引领全球创新
我国团队在国际权威AI榜单中屡获佳绩,如阿里云Qwen-VL多模态大模型在多项评测中位列第一。具身智能和世界模型的研究引发全球关注,DeepSeek-V3等开源模型性能媲美顶尖闭源模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我国生成式AI专利数量占全球60%,腾讯、百度等企业专利持有量稳居全球前十。 -
全产业链生态协同发展
央企牵头构建“算力-模型-应用”全栈式AI生态,中国移动联合21家企业成立AI能力联合舰队,覆盖量子计算、智能制造等九大场景。昆仑万维等企业实现“芯片-算法-应用”闭环,其AI算力芯片年内将流片,天工4.0大模型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任务中表现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
商业化应用弯道超车
AI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AI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收入达1.2亿美元,AI社交应用Linky海外用户超300万;智能分拣机器人、AI制药实验平台等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上海“模速空间”等孵化平台推动100余家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创新协作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历史**汇。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我国正通过“人工智能+”战略持续巩固全球竞争力,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