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2023年审计报告全面揭示了我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报告显示,2023年审计发现各类问题金额达226.26亿元,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10多件,涉及1200多人。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预算执行问题:2023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226.26亿元的问题金额,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方面。
- 民生领域问题:审计关注了农村义务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领域,发现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不足。
- 生态环保问题:尽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生态环境治理不力的情况。
- 债务风险问题:地方债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违规举债现象仍然存在。
整改措施与成效
- 整改力度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9月底,审计工作报告中要求立行立改的1786个问题已完成1691个(占比94%),分阶段整改的817个问题已完成513个(占比62%)。整改问题金额超过5380亿元。
-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共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300多项,为规范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 追责问责力度加大:2800多人因相关问题被追责问责,体现了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审计报告的意义
- 揭示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审计不仅“查病”,更注重“治已病、防未病”,通过揭示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 促进财政管理规范化:报告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重要参考。
- 助力高质量发展:审计报告的发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
国家审计署2023年审计报告全面反映了我国财政收支中的问题,并通过整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彰显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也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政管理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