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92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这些“野鸡大学”以仿冒名校、承诺“低分录取”“快速拿证”为诱饵,骗取高额学费,其文凭不被国家认可,考生务必通过教育部官网核查学校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
虚假大学的常见套路
虚假大学通常采用与正规高校高度相似的名称(如“中国邮电大学”仿冒“北京邮电大学”),利用名校效应吸引低分考生。它们通过伪造官网、招生简章,甚至虚构“合作企业”“包就业”等承诺,诱导学生缴费。部分机构还会在高考季密集推送“内部指标”“免试入学”等诈骗信息。 -
危害与后果
学生缴纳学费后,往往发现课程敷衍、师资造假,最终获得的文凭无法在学信网查询,求职、考公均受限。更有个别虚假大学直接卷款跑路,导致考生人财两空。 -
识别方法
- 查名单:通过教育部官网或“微言教育”公众号核实学校是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内。
- 看域名:正规高校官网域名以“.edu.cn”结尾,虚假大学多为“.com”或“.net”。
- 验代码:填报志愿时,无招生代码的学校均为虚假大学。
- 警惕承诺:凡声称“低分录取”“快速拿证”的机构,均涉嫌欺诈。
-
防范建议
考生和家长应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方渠道填报志愿,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立即在生源地招生考试机构官网核对录取信息。若发现虚假大学,可向教育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教育投资关乎未来,选择正规高校才能为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