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南校区(现称前卫南区/中心校区)始建于1988年,其建设历经三个阶段:1988年逸夫图书馆奠基拉开序幕,1990年代初期完成文科院系南迁并启动理科整体搬迁,2000年合校后持续扩建并更名。核心建设期集中在1986-1995年,关键决策者为时任校长伍卓群,规划定位为突破老校区空间局限、实现文理科整体迁移的现代化校园。
-
启动背景与初期建设
1980年代,原吉林大学前卫北区因“马路大学”布局受限,校长伍卓群主导选址长春市朝阳区双德乡南湖村,1988年以逸夫图书馆奠基为标志启动建设,首期征地482亩,重点布局人文社科院系。1991年萃文教学楼等核心设施陆续投用,法学院等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
规模扩展与功能升级
1990年代初期追加征地1169.65亩,启动理科院系“北区南迁”计划,建成萃文楼、文苑宿舍群、食堂及水电动力设施,形成教学、生活配套体系。1994年萃文楼全面竣工,可容纳5000人同时上课,成为南区标志性建筑。 -
合校后的整合与更名
2000年原吉林大学与其他高校合并后,南校区持续扩建并更名为“前卫南区”,后进一步演变为吉林大学主校区“中心校区”,校部机关及多数文理学院迁入,成为现代化综合办学核心区。
作为吉林大学空间拓展的战略成果,南校区的建成彻底改变了“马路大学”的办学困境,其规划前瞻性为后续合并与学科整合奠定了基础。如今的中心校区仍保留着南校区时期的建筑脉络,见证着吉大发展的关键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