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压物理学家马琰铭正式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其从吉林大学副校长到浙大掌舵者的跨越,标志着顶尖高校领导层的新一轮调整。这位在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国际突破的学者,曾主导发现氢基高温超导体、开发CALYPSO计算软件等重大成果,并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其学术权威与跨校管理经验成为核心亮点。
马琰铭的学术履历堪称典范。1972年生于吉林的他,在延边大学完成本硕学业后,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深耕,从超硬材料实验室副教授逐步成长为物理学院院长、副校长。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其科研团队发现的CaH6超导体(超导温度>210K)开创了氢笼型高温超导研究新方向,开发的CALYPSO晶体结构预测软件被全球77国学者采用,彰显了学术成果的全球影响力。
此次人事调整凸显国家对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布局。马琰铭在高压物理与计算科学的融合研究经验,恰好契合浙大推动学科交叉的需求。尽管其研究方向与浙大传统优势学科存在差异,但他在吉大期间主导的科研平台建设(如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为引领浙大21个“双一流”学科协同创新提供了管理范式。
高校治理现代化成为新挑战。作为学者型领导,马琰铭需平衡科研与管理双重角色。前任校长杜江峰任内仍保持中科大学术产出的案例表明,院士校长需在个人学术与学校发展间找到平衡点。而马琰铭2023年调研浙大时提出的“南北高校科研合作”构想,或将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突破口,通过建立跨校联合攻关机制实现资源互补。
马琰铭的上任为浙大带来新想象空间。其强调的“科技成果转化”理念与浙江数字经济生态的结合,可能催生校地合作新模式。观察者期待这位在氢能源材料领域有深厚积累的校长,能推动浙大在清洁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校领导更迭不仅是人事变动,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