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作为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其教授团队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截至2025年,吉林大学在职教授总数超过2000人,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其中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00余人。
-
学科分布特点
吉林大学教授团队按学科分布呈现"理工医见长,文理并重"的特点。其中医学部(白求恩医学部)教授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25%;工学领域教授占比约30%,主要集中在汽车工程、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理学教授占比20%,以化学、物理学科为代表。 -
高层次人才构成
教授队伍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6人。这些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化学、地质学、车辆工程、临床医学等国家重点学科。 -
年龄梯队建设
45岁以下青年教授占比达35%,形成以55岁左右教授为骨干(约占50%)、65岁以上资深教授为引领(约占15%)的梯队结构。近年来通过"唐敖庆学者"等人才计划,引进40岁以下青年教授200余名。 -
代表性学术带头人
包括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分子筛材料)、汽车工程学院管欣教授(车辆动力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杨永广教授(器官移植)、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
吉林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匡亚明/唐敖庆学者"等人才计划持续优化教授队伍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教授名单会随年度聘任、退休等动态调整,具体信息建议通过学校官网师资队伍专栏查询最新数据。对于特定学科领域的教授名录,可直接联系相关学院教务办公室获取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