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文学院是吉林大学下属的综合性人文学科院系,拥有70余年办学历史, 涵盖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教育学四大学科门类, 下设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等国家级一流学科, 并设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学院以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扎实严谨的学风著称,培养了众多海内外知名学者、文化工作者和政界精英。
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2001年通过合并重组形成现有规模。现有教职工近200人,其中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45人,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师资队伍中92%拥有博士学位,曾涌现杨振声、冯文炳(废名)、吕振羽等学术大家。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主办CSSCI来源期刊《史学集刊》和《华夏文化论坛》,在鲁迅研究、古文字学、区域社会史等领域处于国内前沿。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设有“紫焰戏剧社”“荒岛诗社”等文化社团,创办《子衿》《古船》等学生刊物。独创“匡亚明文史试验班”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并与50余国开展国际交流,年均培养留学生近500人。学院秉持“鼓励思想个性,保护学术叛逆”理念,通过城市晚报新闻奖学金等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发展。
作为东北地区人文学科重镇,吉林大学文学院正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创新的教育模式,持续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输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