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意举例说明

文章中心思想或主题

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或主题,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它决定了文章的灵魂和方向,是文章的根基。以下是立意的定义、特点及示例:

一、立意的定义

立意是文章所确立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包含作者对事件、人物或现象的深刻见解和价值判断。例如,《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立意展现封建社会的礼教崩溃与人性异化。

二、立意的特点

  1. 思想性 :立意需体现作者对人生、社会或自然的独特思考,如《爱莲说》以莲花喻君子品德,立意高远。

  2. 情感性 :通过文字传递作者的情感体验,如《背影》通过父亲送别的场景,立意表达亲情的伟大。

  3. 启发性 :好的立意能引发读者共鸣,如《一件小事》通过守门员的故事,立意强调责任与担当。

  4. 正能量 :应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避免过度沉溺阴暗面。

三、立意的分类

  • 主题思想类 :如《在挫折中成长》探讨逆境中的心理调适。

  • 情感表达类 :如《春日偶成》通过景物描写抒发现代人的孤独感。

  • 哲理思考类 :如《荔枝蜜》隐喻革命年代的奉献精神。

四、立意与主题的关系

立意是主题的灵魂,主题是立意的载体。例如,《红楼梦》的立意是批判封建礼教,主题则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展现这一思想。

五、立意的要求

  1. 明确性 :需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清晰表达,避免模糊不清。

  2. 独特性 :避免陈词滥调,需有独到视角。

  3. 可行性 :应符合社会道德规范,避免争议性过大的观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立意是文章的精髓,需结合生活观察、阅读积累与逻辑思维共同构建。优秀的立意往往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成为经典之作。

本文《什么是立意举例说明》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33595.html

相关推荐

作品立意举例

非常抱歉,我目前无法提供你需要的具体信息,如果你有其他的问题或者需要查找其他信息,我非常乐意帮助你。

2025-05-05 高考

历年美术联考考题

美术联考考题是各省艺术类统考的核心内容,主要考察素描、色彩、速写三大科目,题型涵盖静物、人物、场景等,近年趋势注重传统文化元素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如2025年广东考题中的“红楼梦泥塑”和浙江的“敦煌飞天”主题。 考题类型与科目特点 素描常考静物组合(如乐器、工具)或人物肖像(老年半身像、中年男性头像),要求构图准确、明暗关系清晰;色彩多考察静物写生或黑白照片转彩绘,强调色调统一与质感表现

2025-05-05 高考

北京印刷美术校考考题

​​2025年北京印刷学院美术校考复试题目以命题创作《春风拂面》和色彩静物《色彩静物》为核心,重点考察学生创意表达、写实功底与场景构建能力。命题创作要求以人物为主体的场景画,强调创意与写实结合;色彩考题则为组合静物默写,需自行搭配衬布色调。​ ​ 北京印刷学院2025年美术校考复试包含两大科目:命题创作与色彩考试。命题创作《春风拂面》要求以人物为主体绘制场景,内容需围绕春风主题展开

2025-05-05 高考

中央美术学院历年校考真题

中央美术学院校考真题主要考察‌造型基础、设计思维和艺术素养 ‌三大核心能力,历年题目以‌开放性命题为主 ‌,注重考生对‌社会议题、传统文化、当代艺术 ‌的独特解读。以下是典型真题解析: ‌造型类真题 ‌ 素描考题:‌"手的动态与情绪表达" ‌(2023年),要求通过不同手势传递焦虑/喜悦等情绪 色彩创作:‌"窗外的季节" ‌(2021年),限定使用互补色表现时空交错感 ‌设计类真题 ‌ 平面设计

2025-05-05 高考

立意的四个方法

​​立意的四个方法能帮助创作者在SEO内容中精准传递核心价值,提升文章深度与独特性。​ ​通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点化主题和逆向思维四种策略,既能满足用户搜索意图,又能增强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符合Google EEAT标准中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要求。 小题大做是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例如,用“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细节反映民族矛盾,既能吸引用户情感共鸣,又能深化主题

2025-05-05 高考

美术考编历年真题

美术考编历年真题是备考的重要依据,其特点和趋势直接影响考生的复习策略。以下从真题特点、备考建议和考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真题特点 分值分布 :教综知识通常占30%左右,专业课则涵盖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等。 题型多样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作品赏析、教学设计等题型常见,尤其是教学设计和专业技能题占比高。 知识点考察多维 :试题不仅考查记忆性知识

2025-05-05 高考

立意好的字

以下为寓意积极、立意深刻的汉字推荐,分五类整理: 一、品德修养类 懿 :本义指美好德行,象征品貌兼优,含文化底蕴。 廉 :廉洁正直,体现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 儒 :儒家文化象征,寓意内外兼修、文雅谦逊。 二、吉祥富贵类 昌 :兴旺昌盛,代表繁荣与富贵。 嘉 :吉祥汇聚,含福泽延绵之意。 璟 :美玉象征,寓意珍贵与高雅。 三、智慧才能类 睿 :聪明聪慧,体现智慧与洞察力。 敏

2025-05-05 高考

立意是什么意思

​​立意是文学、艺术及写作领域的核心概念,指创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 ​核心思想或主旨意图​​,即“为何创作”与“要表达什么”。它决定作品的价值导向,要求具备鲜明性、深度与创新性。​ ​ 分点论述: ​​定义与作用​ ​ 立意是作品灵魂,决定内容方向与高度。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学术写作,立意均需明确,如调研报告通过县域产业案例反映“制造强国”战略落地,增强实用性与时代感。 ​​要素解析​ ​

2025-05-05 高考

插花立意构思举例

插花立意构思的核心是通过植物、容器和造型的组合,表达情感、传递文化内涵或呼应特定场景。以下是具体实例分析: 一、传统神话与文化寓意 后羿射日 以九朵向日葵比喻太阳,古瓶容器呼应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通过植物象征和容器造型结合,展现神话意境。 岁寒三友 梅、兰、竹因耐寒特性被赋予高洁品格,常用于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情感与哲理表达 借花抒情 爱情 :百合花象征纯洁爱情,常用于婚礼或纪念场景;

2025-05-05 高考

立意新颖的例子

以下是立意新颖的作文写作素材及事例,涵盖多个主题和角度,供参考: 一、教育主题 李嘉诚接教师 香港塑胶商李嘉诚亲自去车站迎接汕头大学教师,虽因公务延误,仍体现其对教育的重视,可作为尊师重教的典范。 海明威的硬汉精神 通过《老人与海》展现“人不能被打败”的信念,体现作家超越常人的毅力与文学成就。 二、人生哲理 隐形翅膀的隐喻 将“隐形翅膀”象征为理想、信念或亲情,展现其无形却强大的力量

2025-05-05 高考

立意怎么写给我个例子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它决定了文章的深度和感染力。 ‌ 好的立意需要‌鲜明、深刻、新颖 ‌,能够引发读者共鸣或思考。 ‌明确主题 ‌:立意首先要紧扣主题。例如,写“环保”主题的文章,立意可以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泛泛而谈环境污染的危害。 ‌挖掘深度 ‌:立意要超越表面现象,揭示本质。比如写“勤奋”,可以立意“真正的勤奋是目标明确的坚持”,而非简单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2025-05-05 高考

建筑设计立意举例

​​建筑设计立意是建筑师创作的核心思想,优秀立意使建筑超越功能成为文化载体,如苏州博物馆融合传统园林意境与现代极简美学,其山水庭院既呼应了江南文脉又颠覆传统官式形制;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则通过"蝴蝶兰"形态与声学流线创造视听双重震撼。​ ​ ​​文化基因转译​ ​:王澍在宁波博物馆设计中以宋代山水画"三远法"重构空间,前广场象征平远,瓦爿墙墙面暗喻深远,山形屋面向天空延展

2025-05-05 高考

立意怎么写举例

母爱、成长、坚持 关于“立意怎么写”的问题,结合作文写作的要求和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立意的核心要素 中心思想 确定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如母爱、成长、坚持等主题。 主题思想 通过具体事例或现象,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如通过母亲陪伴备考的细节展现亲情力量。 二、立意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分析法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成长”“自然”),结合内涵和关联确定立意

2025-05-05 高考

小说情节照应的典型例子

小说情节照应的典型例子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伏笔与照应的多种手法: 人物关系照应 通过人物背景或对话暗示后续冲突。例如《水浒传》中,林冲向李小二提及“高太尉”作为恩人仇人,为后续李小二通风报信埋下伏笔。 物件细节照应 物品在前后文中反复出现,传递象征意义。如《蜡烛》中,老妇人用45年前的喜烛悼念烈士,通过蜡烛的重复描写强化情感联系。 环境氛围照应 通过场景描写营造基调

2025-05-05 高考

小说中的照应手法

照应手法是小说创作中通过前后呼应强化情节逻辑与情感共鸣的核心技巧,其关键在于 伏笔的巧妙埋设与后续情节的精准呼应**,既能增强故事连贯性,又能深化主题表达。** 定义与核心作用 照应手法指前文对人物、事件或细节的暗示(伏笔)与后文的明确呼应,形成闭环逻辑。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与林冲的旧交铺垫了后续报信情节,使故事发展自然合理。 常见类型与案例 细节照应 :如“高太尉”的两次提及

2025-05-05 高考

照应句子举例

​​照应句子是写作中通过前后呼应增强逻辑连贯性的技巧,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文章结构严谨度与读者理解流畅性。​ ​ 通过时间、设问、情景等多元照应方式,能有效强化主题表达,避免内容碎片化。以下是具体应用与示例: ​​时间照应​ ​ 通过重复关键时间节点形成记忆锚点。例如:“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开头)与“妈,昨天是4月28日”(结尾)的呼应,突显事件沉重感。 ​​设问照应​ ​

2025-05-05 高考

小说中的照应手法举例

​​小说中的照应手法是提升叙事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技巧,通过前后关联构建完整故事世界,具体包括伏笔-照应呼应、细节关联、人物或物品反复出现等方式强化主题表达。​ ​ 小说家通过伏笔伏应制造惊喜与合理性,如《红楼梦》中冷子兴透露贾宝玉衔玉而生的预言,与后文宝玉摔玉、众人对玉的执念形成闭环,既铺垫情感冲突又暗喻封建家族命运;细节描写的跨章节呼应则增强叙事层次感

2025-05-05 高考

小说中的伏笔和照应举例

‌小说中的伏笔和照应是指作者通过前期埋下线索,后期巧妙呼应,使情节更连贯、主题更深刻的写作手法 ‌。‌伏笔通常隐蔽自然,照应则需逻辑合理 ‌,两者结合能增强作品的悬念感和艺术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红楼梦》的“金玉良缘”伏笔 ‌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与薛宝钗的金锁多次被提及,暗示两人婚姻的宿命感,最终“金玉良缘”成为悲剧收场的对照。前期宝钗刻意接近宝玉的细节,与后期婚姻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

2025-05-05 高考

照应和呼应的区别举例

照应和呼应是写作中常见的两种技巧,它们在行文结构和表达效果上有所不同。照应通常指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而呼应则更强调开头与结尾之间的呼应关系。以下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区别。 1. 照应的举例 照应是一种前后内容的关照方式,通过在文中某处提到某人、某事或某物,然后在后续内容中再现或补充,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在一篇小说中,开头提到“枯黄的桑叶随风飘零”

2025-05-05 高考

小说中使用照应的例子

小说中照应的例子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文题、首尾、前后呼应及细节关联: 文题照应 通过标题暗示故事核心,如《项链》以“项链”为线索,贯穿借还与真相揭示。 首尾呼应 开头与结尾内容关联,强化主题。例如《平凡的世界》开头描述孙少平的贫困背景,结尾呼应其命运转折。 前后照应 段落或情节间的关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通过“合—分—合”结构,首尾呼应客人到访的频率变化。 细节关联 物品或场景细节呼应

2025-05-05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