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脊梁》人物事迹

《大国脊梁》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和卓越贡献,包括建筑学家吴良镛创建人居环境科学、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钱塘江大桥、“两弹一星”功勋林俊德坚守核试验52年等事迹,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爱国、创新、求实、奉献。

  1. 吴良镛:战火中立志重建家园
    少年时目睹战火摧毁城乡,立志投身建筑事业,创建人居环境科学,倡导“诗意栖居”理念,推动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现代化发展。

  2. 茅以升:架起共和国的“坚韧之桥”
    童年因桥梁坍塌事故立志造桥,主持设计中国首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奠定现代桥梁工程基础,其工匠精神被杭州设为“工匠日”永久纪念。

  3. 林俊德:生命最后10小时仍工作
    隐姓埋名坚守罗布泊52年,参与全部45次核试验,病危时放弃治疗,争分夺秒整理科研资料,用生命诠释“马兰花精神”。

这些科学家以毕生奋斗书写了中国科技崛起的篇章,他们的精神激励后人接续探索,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本文《《大国脊梁》人物事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46942.html

相关推荐

中国脊梁作者简介

李华章 《中国脊梁》的作者存在两种不同说法,需结合具体版本区分: 李华章版本 出版信息:2006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定价36元,装帧平装,页数341页,ISBN 9787535332936。 - 内容特点:通过短小篇幅介绍古今先贤(如大禹、墨子、孙中山等),以生动文字展现民族精神。 王立群版本 出版信息:2024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结合影像档案和亲历者讲述,聚焦近代历史人物(如华罗庚、竺可桢等)

2025-05-05 高考

中国脊梁节目简介怎么写

‌《中国脊梁》是一档聚焦当代中国杰出人物的纪实类电视节目,通过深度访谈与真实记录,展现各领域先锋人物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力量,传递时代正能量。节目以“人物+故事+价值观”为核心, ‌ 突出以下亮点: ‌主题定位鲜明 ‌ 以“脊梁”为象征,选取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如院士、非遗传承人、乡村教师等,挖掘他们背后的坚守与突破,诠释“中国精神”的当代内涵。 ‌叙事手法创新 ‌

2025-05-05 高考

朗诵稿中国脊梁节目简介

《中国脊梁》是一档以展现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节目,依托“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成果,通过诗朗诵、舞蹈、主题歌和多媒体形式,讴歌中国现代科学家的群体奋斗精神,弘扬科学报国的伟大情怀。 节目亮点 主题聚焦 :以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为叙事核心,展现他们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呈现 :通过诗朗诵、舞蹈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增强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精神内涵

2025-05-05 高考

《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集体力量的象征,它由无数平凡而伟大的个体共同铸就,涵盖历史英雄、科学先驱、普通劳动者等群体,其核心是 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家国情怀**。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 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标杆 从孔子“仁爱”思想的传承到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这些人物以品格与行动定义了民族精神的底色。他们如灯塔,照亮文明延续的道路,成为后代的价值坐标。 科学领域的隐姓埋名者

2025-05-05 高考

民族脊梁全集完整版

​​《民族脊梁全集完整版》以历史长河中的关键人物与事件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抗争与复兴历程中的百位脊梁人物,从晚清救亡志士到新中国建设先驱,完整诠释民族精神与历史担当。​ ​ 19世纪中叶的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血战虎门,揭开近代反侵略序幕;维新派康有为、严复引入《天演论》推动思想启蒙;甲午海战的邓世昌、抗日英烈杨靖宇以身许国;抗战时期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新中国建设中焦裕禄

2025-05-05 高考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英雄人物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中华民族对英雄精神的至高礼赞,它承载着无数为国捐躯者的忠勇与奉献,​ ​ ​​从历史名将岳飞、文天祥到革命烈士毛岸英,再到默默无闻的支前群众,他们的故事跨越时空,凝聚成民族的精神丰碑。​ ​ 这些英雄人物以血肉之躯铸就了国家的脊梁,其事迹不仅需要铭记,更应通过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方式传承,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真实性与经验性​ ​是讲述英雄故事的核心

2025-05-05 高考

青山有幸埋忠骨谁写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的作者是松江女史徐氏,清朝人,具体事迹不详。这句诗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是对岳飞墓前的对联之一。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青山有幸埋忠骨”原为岳飞墓前的对联之一,另一句为“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用以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表达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奸臣秦桧的讽刺。对联的意境深远,上联歌颂岳飞的忠骨埋葬在青山之中,下联则批评秦桧等人被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体现了忠奸对比的鲜明立场。 2

2025-05-05 高考

青山在人未老下一句

​​“青山在人未老”的下一句是“风景这边独好”,出自***的《清平乐·会昌》。这句词通过意象叠加传递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不仅蕴含革命豪情,还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 ​​出处及原文解析​ ​:该词创作于1934年夏,当时***领导红军面临困境,但词中“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以黎明象征希望,“踏遍青山人未老”强调不畏艰险、永葆活力。“风景这边独好”则点明奋斗方向

2025-05-05 高考

木青山是哪个小说的人物

‌木青山是网络作家"跳舞"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邪气凛然》中的主要角色 ‌,他是一位身手不凡、重情重义的江湖人物。该角色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复杂的成长线,成为这部经典黑道题材小说的灵魂人物。 ‌角色定位 ‌ 木青山在故事中既是武力担当也是团队智囊,以"形意拳传人"身份登场,擅长近身格斗与丛林生存。他因意外卷入跨国犯罪集团纠纷,逐渐从普通武者蜕变为掌控地下势力的关键人物。 ‌核心特征 ‌ 标志性武器

2025-05-05 高考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主要人物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八部红色经典小说的合称,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如《红岩》中坚贞不屈的 江姐**、《创业史》中坚韧创业的梁生宝 、《青春之歌》中追求自由的林道静 等。这些人物展现了革命年代的理想与奋斗精神,至今仍具感染力。** “三红”核心人物 **《红日》**以沈振新、刘胜等解放军指战员为主角,刻画了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将士的英勇无畏;

2025-05-05 高考

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原文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明确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准概括,更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亡时刻,以犀利的文笔驳斥了悲观论调,唤醒了国人的自信与抗争意志。 鲁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特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敢于反抗、推动社会进步的群体

2025-05-05 高考

中国脊梁朗诵背景音乐下载

​​适合中国脊梁朗诵的背景音乐应兼具激昂与深情,推荐《红旗颂》《黄河钢琴协奏曲》等经典红色曲目及《故乡的原风景》《神秘园之歌》等治愈系纯音乐。本文精选多首经典曲目供下载参考。​ ​ 《红旗颂》融合交响与号角元素,恢弘旋律可烘托民族气节;《黄河钢琴协奏曲》以磅礴乐章呼应历史壮歌,适合搭配激昂朗诵段落。红色经典类还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共和国之恋》《江山无限》等,传递爱国情怀

2025-05-05 高考

鲁迅说中国的脊梁原话

埋头苦干等四类人 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原话出自其1934年发表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具体内容如下: 原话出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核心内涵 四类代表性人物 埋头苦干 :如古代农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2025-05-05 高考

鲁迅关于中国脊梁的句子

‌鲁迅先生关于"中国脊梁"最著名的论述出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他明确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精准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中四种最崇高的品格类型。 ‌ ‌埋头苦干的人 ‌代表中国农耕文明孕育的务实精神,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时珍27年著《本草纲目》

2025-05-05 高考

鲁迅如何看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对“中国人的脊梁”持高度肯定态度,认为其是支撑民族进步的核心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定义 鲁迅指出,“中国的脊梁”指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舍身求法等具有历史贡献的群体,包括古代的毕升、李时珍,近现代的革命者、抗战英雄等。这些人物虽常被正史忽略,但他们的精神与成就不可磨灭。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鲁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既批判了**战争以来民族受奴役的现状,又强调“脊梁”始终存在

2025-05-05 高考

鲁迅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的脊梁”的内涵,指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民族进步默默奉献、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支柱和中坚力量。 “中国的脊梁”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它不仅指代了那些脚踏实地、为民奋斗的人,还涵盖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担当

2025-05-05 高考

鲁迅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大禹

​​鲁迅笔下的大禹,是“中国脊梁”的象征——他埋头苦干、为民**的形象,不仅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内核,更在当代SEO内容创作中启示我们:唯有真实、专业、权威且饱含人文关怀的内容,才能穿越时间洪流,赢得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双重认可。​ ​ 大禹的“脊梁精神”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实践至上​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实干,对应SEO内容中“经验(Experience)”的权重

2025-05-05 高考

鲁迅先生的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的脊梁”,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舍身求法的精神典范,他们以坚韧与担当撑起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推动历史前行的核心力量。 埋头苦干的人 :如农民、工匠等基层劳动者,他们默默耕耘、精益求精,用汗水夯实社会发展的根基。例如田间劳作的农民保障粮食安全,工匠传承技艺推动文化延续。 拼命硬干的人 :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代表,他们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壁垒

2025-05-05 高考

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原文

​​鲁迅笔下"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洞察与人性光辉,​ ​ 这一观点源于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其内涵包含对个体责任的觉醒、对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超越时代的超越性思考。"惨淡的人生"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概括,更指向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而"直面"二字彰显了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担当与勇气。 ​​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造就的深刻洞察​ ​ 鲁迅生于封建士绅家庭

2025-05-05 高考

中国脊梁朗诵作者是谁

中国脊梁朗诵作品的作者包括刘根怀、朱海、宋炳如、解智伟、鹿鸣军 等,他们通过不同视角歌颂民族精神与英雄气概。以下是主要作者及作品亮点: 刘根怀 :以电影《满江红》观感为灵感,融合岳飞抗金的历史悲壮,作品充满豪情与家国情怀。 朱海 :强调“中国脊梁是文明的力量”,语言磅礴,通过集体合诵传递时代信仰。 宋炳如 :聚焦民族精神,以诵读形式展现坚韧不屈的华夏魂。 解智伟 :诗人身份创作,结合青少年朗诵

2025-05-05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