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意见评语的撰写需注重客观性、建设性和针对性,根据是否录用采取不同侧重点。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整体原则
-
客观公正 :基于事实评价,避免主观偏见,用词需严谨。
-
建设性反馈 :无论录用与否,均应提供具体优点和改进建议。
-
情感关怀 :不录用时优先强调优势,减少负面影响。
二、结构框架
-
基础评价
-
形象/表达能力(如语言清晰、逻辑严谨)。
-
工作经验(与岗位匹配度、项目参与情况)。
-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责任心等)。
-
-
学术能力
-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课程成绩、文献查阅)。
-
研究潜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
-
个人品质
-
诚实守信、团队精神、适应能力。
-
社会实践参与度(志愿者服务、组织协调)。
-
三、录用与不录用区别
-
录用建议
-
直接肯定核心优势(如“可培养、可备用”),并表达期待。
-
例如:“该生学术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候选人,建议予以录用。”。
-
-
不录用建议
-
先肯定亮点(如“沟通协调能力突出”),再委婉说明不足。
-
例如:“该生性格开朗,团队协作能力强,但科研经验相对不足,建议进一步考察其发展潜力。”。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负面词汇,如“不称职”“缺乏潜力”等。
-
结尾可简要说明建议(如“建议复试”或“不建议录用”)。
-
语言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通过以上结构,既能全面反映考生表现,又能兼顾情感表达,符合复试评价的专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