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的成长与坚持密不可分,长期专注与持续精进是锻造精湛技艺的核心法则。无论是世界冠军级工匠还是行业技术能手,其成功背后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十年磨一剑”的坚持精神。这种坚持既包含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涵盖面对挑战时的韧性积累。
技能提升的本质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数控铣工马小光为例,他能通过声音判断刀具磨损程度,这种“人机合一”的敏锐感知力,源于数年如一日加工毛坯的重复训练。类似地,焊接项目冠军赵脯菠为掌握仰焊技术,忍受焊花灼伤仍坚持训练,最终练就毫米级精度的“飞花摘叶”功夫。这些案例证明,技能的突破性成长往往发生在持续投入的临界点之后。
坚持的价值还体现在职业精神的塑造上。砌墙工匠邹彬为达到墙面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标准,反复推倒重砌直至完美;汽车喷漆冠军蒋应成为调出0.1克色差范围内的漆料,每天训练超10小时。这种对工艺标准的偏执坚守,使技能人才从“会操作”进阶为“懂创造”。当大多数人认为“差不多就行”时,坚持者却在用时间兑换技艺的升华。
值得注意的是,坚持并非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刻意练习。电工罗佳全坚持“每次用螺丝刀多琢磨一会儿”,将基础操作转化为创新契机;机修钳工王树军通过记录十几万字业务笔记,把枯燥流程转化为知识体系。这种持续迭代的学习力,让坚持成为技能创新的催化剂。
对于渴望技能成才者,需建立“三度”坚持观:保持训练强度以夯实基础,延展时间长度以沉淀经验,提升思考深度以突破瓶颈。正如古语所云“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选择技能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与时间做朋友——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终将在某个时刻兑现为令人惊叹的专业高度。